隐城的驼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章 被清理的李唐宗室,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,隐城的驼龙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垂拱四年(公元688年)冬,神都洛阳的寒风裹挟着肃杀之气,如利刃般劈开李唐皇族的朱门广厦。这风过处,是查抄府第的喧嚣、是刑场问斩的喝令,更是无数金枝玉叶沦为阶下囚的悲泣——曾经显赫的天皇贵胄,此刻竟似山径间被雨打风吹的野果,零落成泥,无人问津。李唐宗室的枝桠在这场风暴中被狠狠折断,只剩残枝在冷风中战栗。
李贞父子的反抗,成了武后清洗李唐宗室的绝佳借口。最初受命审理此案的监察御史苏珦,因坚持“查无实据”被斥为“书呆子”,贬出京城——武后要的从来不是证据,而是“顺意”的刀。酷吏周兴接令后,韩王李元嘉、鲁王李灵夔、长乐公主等宗室核心人物迅速入狱,不出数日便“畏罪自缢”,亲族尽数诛连。
更讽刺的是,鲁王之子李蔼因告密免死,却不知自己不过是武后手中的棋子,数月后仍被随便安个罪名斩杀——背叛者的头颅,终究没能在权力的砧板上多留几日。
从垂拱四年到天授元年,两年间,武后如同展翅的雄鹰,将李唐宗室的枝叶逐一剪除:高祖诸子、太宗诸子无幸存,高宗之子李上金、李素节被诬谋反,前者自杀,后者被斩于龙门;顾太子李贤的儿子被鞭杀,连太宗之女昌阳公主的儿子、霍王李元轨、鲁王李灵夔等后裔,或流放、或斩杀,“元家修身,元轨无咎,元明高洁,灵夔严整”的昔日贵胄,终究抵不过“武氏之乱”的铁腕。
这场清洗,让李唐宗室从“枝繁叶茂”沦为“残枝败叶”,也为后来的武周革命铺就了染血的台阶。
太初宫含元殿
武曌斜倚龙纹凭几,垂落的珠玉流苏随殿角穿堂风轻晃,映得案上朱批的《臣工奏报》泛着冷光。她抬眼望向阶下的丘神积,玄色大氅上的血渍虽经擦拭,仍在暗纹里洇出浅褐——那是亳州城清洗后的余痕。
“都清理妥当了?”她指尖敲了敲案上“李冲谋反案”的卷宗,尾音拖得极缓,像毒蛇吐信前的窸窣。
丘神积单膝跪地,甲胄相撞发出清响:“回陛下,琅琊王余党已尽数处置,唯有一事——”他顿了顿,抬眼瞥见武曌眉峰微挑,忙续道,“薛绍之兄薛顗牵扯李冲旧部,私通谋反证据确凿。”
殿中烛火忽明忽暗,武曌指尖掠过鬓边金镶玉步摇,冷笑一声:“该抓的抓,薛顗即刻处斩,以儆效尤。”她忽然眯起眼,“至于薛绍……先押入天牢,断其饮食——让他好好想想,太平公主的驸马,怎会有谋逆的兄长。”
丘神积叩首应“是”,余光瞥见御案上太平公主昨日送来的《牡丹图》,朱砂题的“母仪天下”四字还透着墨香,却在此刻显得格外刺目。
太平公主府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