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城的驼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6章 天策上将,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,隐城的驼龙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忽闻身后传来衣袂轻响,抬眼便见袁天罡负手而立,道袍上的纹路在夜色里泛着微光,目光正凝在他掌心的天策令上,眉峰微挑:“原以为这等象征天策上将权柄的令牌,自太宗朝后便再未现世,却不想竟落在你手里。”

张起灵指尖摩挲着令牌边缘的云纹——那是太宗皇帝当年征战时的专属纹饰,棱角处还留着细微的磨痕,似是历经无数次握取。他唇角扬起淡淡笑意,语气却轻得如同竹梢的月光:“不过是陛下念及边疆战事,借先帝旧物勉励罢了。”

说着抬眸望向园外,远处洛阳城的灯火在夜幕里明明灭灭,隐约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,“比起令牌上的荣耀,某更在意如何让这天下少些烽烟,百姓能多些暖炕头的安稳。”

袁天罡踱步至廊下,拂袖坐在石凳上,指尖敲了敲石案:“世人皆道天策令象征‘开疆拓土之权’,你却只念着百姓伤亡——倒像是脱了铠甲的将军,更像个守着人间烟火的凡人。”

他望着张起灵面具下的眼睛,那里映着月光与竹影,却无半分权柄加身的锐利,唯有历经百战的沉淀,“当年太宗皇帝赐此令,是望持有者能如他般定鼎山河;如今你握此令,却用它护苍生周全……倒也算应了‘天策’二字的真意。”

张起灵忽然想起永淳元年的边塞,想起薛仁贵白发染血却仍护着百姓撤退的模样,想起玄甲军冲锋时,他心底默念的“勿伤妇孺”。指尖触到令牌背面刻着的“保民”二字——那是太宗皇帝当年亲刻的小字,此刻在掌心发烫。“师父可知,”他忽然开口,声音混着竹涛轻晃,“在辽东第一次看见孩童因战乱啼哭时,某便懂了:将军的刀,不该只斩敌首,更该为百姓斩出一片安稳的天。”

袁天罡闻言沉默片刻,忽而轻笑一声,拂袖站起:“世人皆慕天策上将的威权,你却偏念着‘减少伤亡’——也罢,这天下若多些你这般‘不慕虚名’的人,倒比多些名将更难得。”他转身时,道袍下摆扫过廊下青砖,留下一句低语,“太宗皇帝的眼光,终究没错。”

夜风掀起张起灵的衣摆,他望着袁天罡消失在竹影中的背影,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天策令。鎏金纹路在月光下渐渐柔和,不再是朝堂上象征权柄的重器,倒像是一块带着体温的旧物——就像他始终未摘的麒麟面具,遮去了面容,却遮不住眼底对人间的牵挂。

远处更声又起,他将令牌收入怀中,转身望向侯府外的万家灯火,面具下的唇角微微扬起——比起“天策上将”的名号,这眼前的灯火长明,才是他握刀半生,最想守住的“荣耀”。

而历史的书页,也在这一年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:“永淳元年,十月麒麟侯张起灵破东突厥横扫漠北,其功若汉之冠军侯,上嘉之,授天策上将;薛仁贵封骁骏侯,镇代州。自是,突厥闻‘白袍’‘麒麟’之名,莫敢犯边。”当后世翻开这段记载,总会想起那个风雪漫天的塞北,想起老将的白发与名将的面具,如何在刀光剑影中,共同铸就了大唐边疆永不褪色的传奇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老头重生卖掉铁饭碗,白眼狼妻儿傻了!

胖白在摸鱼

重生归来:我提前一年预警末日

枫香晚花静

邋遢道士

上官游龙

影视诸天:扬帆起航

千帆复起

凡人:开局获得仙盆,装备全靠抢

孙悟亚

冰封全球之打劫

似梦1似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