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城的驼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8章 袁天罡的谋算,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,隐城的驼龙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洛阳,咸亨五年(上元元年)八月十五夜

一轮圆月悬在紫微宫飞檐之上,将银辉泼洒在太极殿前的汉白玉丹陛上。这日正是李治诏告天下追尊先祖、自号“天皇”、武则天为“天后”的大日子,满朝文武山呼“二圣临朝”的余音仿佛还萦绕在宫墙间,而城西李淳风的府宅里,却透着与皇城截然不同的清寂。

青瓦小院中,石桌上摆着半凉的茶盏,袁天罡望着对面鬓角微霜的李淳风,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:“孙真人前日递了辞官表,说是要回终南山潜心着《千金方》。”烛火在风中轻轻摇曳,映得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些——那位与他们相交半生的药王孙思邈,终究是要退隐了。

李淳风放下手中的《乙巳占》,目光扫过院角簌簌作响的竹影:“他已年逾八十,踏遍山河采药救人,也该享些清闲了。”说着,指尖敲了敲案上的星象图,“倒是我,近来观天象,紫微垣主星虽稳,却见将星偏移,想着再过个三五年,也该效仿他,卸了太史令的担子,回阆中老家种种菜了。袁兄呢?你那徒弟,如今能已是独当一面,你还不肯歇?”

袁天罡却没接话,负手走到院门前,望着月亮下隐隐绰绰的长安方向,一声长叹:“大唐命数,本如长河奔涌,却因那‘起灵’之事,多了几分变数。”他口中的“起灵”,是数月前关中干旱时,太子李弘铁腕处置宗室囤粮案——那件震动朝野的事,明面上是太子监国立威,暗地里却似有一双看不见的手,在推动着某些隐秘的齿轮。

李淳风闻言,眸色微凝。他自然知道老友口中的“布局”:去年关中大旱,皇室宗亲借机低价买田、高价售粮,看似是触怒了太子,实则从袁天罡早年推演的“武氏当兴”开始,这一切便似早已埋下伏笔。“你早前算定武氏会称帝,如今这宗室之乱,也是你布的局?”他起身走到袁天罡身侧,见对方望着长安的眼神里,既有深谙天命的淡然,又有几分对人间的牵挂。

袁天罡指尖划过门框上的铜环,声音低沉:“那些蛀虫盘根错节,啃食的不止是百姓钱粮,更是大唐的根基。若靠皇室自己清理,难啊……”他转身望向李淳风,眼中闪过一丝锐光,“但天后心思通透,手段果决,借她的手除去这些顽疾,既能让太子立威,又能断了宗室干政的念想——这把‘刀’,用得正是时候。”

夜风掀起袁天罡的青布袍角,他抬头望着夜空中的北斗七星,忽然轻笑一声:“你我推演天命半生,皆知武氏称帝是劫数,却也是天数。她称帝前必先整顿朝纲,而整顿的第一步,便是拔掉这些扎在长安的‘钉子’。去年的囤粮案,不过是个由头罢了——待她日后掌权,还会有更多‘刀’落下,只是那时……”

“只是那时,大唐命脉反而能因这‘刮骨疗毒’而延续更久?”李淳风接过话头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随身携带的书,“你啊,总说‘顺天应人’,看似在改命,实则是借人力去应和天命。算得了百年内的兴衰,算不得千年后的变数——何必执念于此?”

袁天罡却没有回答,只是望着月亮下的洛阳城,听着远处传来的更鼓声。他知道,自己终究还不到退隐的时候——从早年在成都街头为年幼的武曌批“龙睛凤颈,贵之极也”,到如今看着她一步步卷入朝堂核心,这盘关乎大唐命数的棋,他才下到中局。那些所谓的“布局”,不过是在天命与人力间找一个平衡点,让这盛唐的气数,能多流淌些岁月。

院中的烛火忽然被风吹灭, 中唯有月光依旧清亮。李淳风摇了摇头,转身回屋取来一盏灯笼,灯穗在风中轻轻晃动,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长——一个是精通星象历法的太史令,一个是擅长相术推演的玄学家,此刻却在这八月十五的夜里,为着大唐的命数轻声交谈,看似在论“天命”,却又处处藏着“人为”的筹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老头重生卖掉铁饭碗,白眼狼妻儿傻了!

胖白在摸鱼

重生归来:我提前一年预警末日

枫香晚花静

邋遢道士

上官游龙

影视诸天:扬帆起航

千帆复起

凡人:开局获得仙盆,装备全靠抢

孙悟亚

冰封全球之打劫

似梦1似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