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城的驼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8章 初次临朝,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,隐城的驼龙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暮色浸染着洛阳城的飞檐斗拱,玄鸣阁据点内烛火摇曳。大长老刘祢枯瘦的手指摩挲着密信,上官仪字迹凌厉的\"武照失控\"四字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暗红。
这座隐匿于南市绸缎庄后的神秘楼阁,此刻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。
\"啪!\"檀木茶盏重重砸在青玉案上,刘祢浑浊的眼中腾起阴鸷:\"她羽翼渐丰,竟妄图挣脱暗阁枷锁。\"窗棂突然被夜风撞响,惊得墙上悬挂的二十八宿星图簌簌颤动。
黑影罗庄从阴影中现身,玄铁面具下的声音冷若寒冰:\"长老,武顺母女蛰伏已久,是时候让她们发挥作用了。\"
刘祢起身踱步,绣着暗纹的衣摆扫过墙角堆着的密档箱笼——那里藏着武照从感业寺回宫起的每一步算计。
他枯槁的手指突然指向东方:\"告诉武顺,即刻启动'鸾凤计划'。让贺兰敏月以省亲之名入宫。\"
罗庄单膝跪地,身影转瞬消失在夜幕中,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细碎的呜咽。
与此同时,武顺正在弘敬夫人杨氏的寝殿侍奉汤药。鎏金香炉中龙涎香袅袅,杨氏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女儿的衣袖:\"照儿如今贵为皇后,你切莫生出异心。\"武顺低垂的眉眼掩住复杂神色,温顺应下时,窗外突然掠过黑影。
待她回到自己院落,暗格中的鎏金密匣已静静躺着玄鸣阁的指令,蜡封上那只展翅欲飞的暗纹凤凰,昭示着蛰伏多年的棋局终于启动。
武顺指尖轻抚过密信上凸起的暗纹,窗外的月光突然被乌云遮蔽。她转身取出檀木梳妆匣,夹层中藏着的孔雀石耳坠泛着幽光——那是数年前玄鸣阁赐予的信物,此刻终于到了启用之时。
更漏声中,她凝视铜镜中自己与武照七分相似的面容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。一场足以撼动后宫的风暴,正在洛阳城的夜色中悄然酝酿。
上阳宫观风殿内烛火摇曳。唐高宗李治斜倚在蟠龙紫檀榻上,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间,一封来自百济的军报格外醒目。
随着指尖摩挲过泛黄的宣纸,刘仁轨苍劲的字迹在烛光下跃动:\"熊津都督府戍兵经年苦战,衣甲尽损,病者十之有三......\"
殿外秋风裹挟着洛水寒意灌进窗棂,李治不由得裹紧狐裘。这位正值盛年的帝王眉头紧锁,案上青铜龟兹沙漏正无声流逝,细沙坠落的声响仿佛戍边将士急促的喘息。
自显庆五年苏定方平定百济以来,大唐在半岛设立五都督府,然而倭国暗助百济余党,战火始终未熄。
\"来人!\"李治突然扬声,惊得值夜的宦官踉跄上前。朱笔悬在奏疏上方良久,墨汁滴落晕染了\"恳请更换旧兵\"几字。
想到千里之外那些浴血的将士,他仿佛看见他们在百济潮湿的雨季中瑟瑟发抖,铠甲下溃烂的伤口与思乡的泪水交织。
最终\"允\"字如重锤落下,笔锋刺破纸张,在背面留下深深的凹痕。这道敕令不仅关乎百济戍卒的生死,更维系着大唐在东北亚的战略布局。
李治唤来中书舍人,口述诏书时声音低沉却坚定:\"着令刘仁轨即刻筹备换防,所需粮草器械由少府监十日内置办齐全,沿途州县不得延误。\"
殿外更鼓惊起寒鸦,李治望着窗外如墨的夜色,耳畔似有百济城头的战鼓轰鸣。
他深知,这简简单单一个\"允\"字,将牵动十万将士的命运,也将成为大唐在半岛棋局中至关重要的落子。
而此刻,远在熊津都督府的刘仁轨,正凝视着同样的月光,等待着来自洛阳的敕令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