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远缘攻坚,突破杂交不亲和壁垒
微笑小油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00章 远缘攻坚,突破杂交不亲和壁垒,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,微笑小油菜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\"立刻进行胚胎拯救!\"方稷立即行动起来,\"铁柱,准备培养基,知微,配制活性炭溶液;国栋,把培养箱温度调到25c。\"
在无菌操作台前,方稷小心翼翼地剥取幼小的子房,将其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。
这个培养基是他们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来的配方,含有高浓度的氨基酸和维生素,能够支持远缘杂交胚胎的早期发育。
接下来的日子,实验室里的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。
每天早晚,方稷都会亲自检查培养皿中的子房发育情况。
大多数子房在几天后就开始褐化死亡,但令人振奋的是,第49处理组的三个子房仍然保持鲜绿。
\"看!\"第十天早晨,冯知微激动地指着其中一个培养皿,\"这个子房膨大了!\"
方稷立即用解剖镜观察,发现子房内部确实有胚胎开始发育。他立即调整培养基配方,降低蔗糖浓度到6%,并添加了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。
与此同时,郑国栋对成功授粉的样本进行了细胞学观察。
他在显微镜下发现,经过特殊处理后的小麦柱头细胞壁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原本致密的胼胝质屏障出现了局部疏松,这可能是花粉管能够突破的关键。
方稷说,\"要沿用之前的'桥梁物种'法。先用偃麦草与小麦的近缘种杂交,获得中间材料,再用这个中间材料与普通小麦回交。\"
冯知微立即响应:\"好的!方老师。\"
直接杂交组在第二十三天取得了重大进展,第一个杂交幼胚成功萌发!铁柱小心翼翼地将这个珍贵的幼苗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,方稷亲自在培养瓶上贴上红色标签:\"wxA-1\",代表小麦(w)与偃麦草(A)的第一个杂交后代。
桥梁物种组的工作则更为复杂。郑国栋花了整整两周时间,才成功获得偃麦草与圆锥小麦的杂交种。这个中间材料表现出奇特的形态特征,植株像偃麦草一样高大,但穗型更接近小麦。
\"现在,我们要用这个中间材料与普通小麦回交。\"方稷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详细的计划,\"预计会面临新的不亲和问题,但程度应该会减轻。\"
在观察这些杂交后代时,冯知微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成功杂交的组合中,母本小麦都有一个共同特征,它们在开花前经历了短暂的低温胁迫。
\"这可能触发了某种应激机制,\"她在组会上分析,\"使得柱头的识别系统变得不那么严格。\"
方稷立即设计了一组验证实验,将小麦在抽穗期置于4c环境下处理48小时,再进行杂交。结果令人振奋,杂交成功率提高了近三倍!
随着研究的深入,团队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远缘杂交技术体系。
三个月后,第一批杂交苗已经在温室里茁壮成长。这些植株形态各异,有的像小麦,有的偏向偃麦草,但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,叶片更宽厚,根系更发达。
最令人惊喜的是第49号处理组的后代,在接种锈病孢子后,表现出极强的抗性。方稷在显微镜下观察到,这些植株的叶片细胞在病原菌入侵时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,产生大量的酚类物质。
\"我们成功了!\"郑国栋激动地拍着铁柱的肩膀,\"这些性状正是我们想要的!\"
然而,就在大家庆祝突破时,方稷已经在思考下一个难题:\"杂交成功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要解决杂种不育和性状分离的问题。\"
\"方老师,这就像西游记,过了一关还有一关。\"冯知微难得打趣。
\"没错。\"方稷望着温室里那些珍贵的杂交苗,\"但每过一关,我们就离目标更近一步。\"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