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李涌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猪苓在民间的使用方法和单验方剂,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,作者李涌辉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3. 治湿热腹泻(泻下急迫、大便黄臭、肛门灼热)

- 单验方:猪苓10g,炒白术10g,马齿苋20g。水煎服,每日1剂,连服3-5天。

猪苓利水渗湿,白术健脾燥湿,马齿苋清热解毒止泻,适用于夏季暑湿或饮食不洁引起的湿热腹泻。

4. 治脚气水肿(下肢肿胀、沉重乏力)

- 单验方:猪苓15g,木瓜10g,牛膝10g。水煎服,每日1剂,药渣可加水煮后泡脚(水温适中)。

木瓜“祛湿通络”,牛膝“引药下行”,猪苓利水,三者配伍针对湿浊下注引起的脚气水肿,内服+外用结合增强效果。

5. 治黄疸(湿热型,皮肤、眼睛发黄,小便黄如浓茶)

- 单验方:猪苓12g,茵陈20g,栀子6g。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
茵陈为“治黄疸要药”,栀子清热利湿,猪苓利水,三者共奏“清热利湿退黄”之功,民间用于轻度湿热黄疸辅助调理(需注意:严重黄疸需及时就医,此方可作辅助)。

三、民间使用的注意事项

1. 禁忌人群:猪苓利水渗湿之力较强,民间认为“虚人慎用”——尤其体质虚寒(怕冷、腹泻、小便清长)、阴虚(口干咽燥、舌红少苔)者,单独使用可能加重虚寒或阴虚症状,需配伍生姜、大枣等调和。

2. 不宜久用:民间经验强调“利水不可过久”,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,以免“耗伤津液”,出现口干、乏力等不适。

3. 辨证使用:民间虽简,但仍重视“湿热\/湿盛”辨证——水肿伴怕冷、小便清长(寒湿)者,需加生姜、桂枝;水肿伴口干、舌红(阴虚)者,需加麦冬、玉竹,不可盲目使用。

总结

猪苓在民间的使用紧扣“利水渗湿”核心,单验方多针对水肿、小便不利、湿热泻痢等“湿盛”病症,配伍以“猪苓+清热\/健脾\/通络药”为主,体现了“治湿必利水”“辨证加减”的思路。但需注意:民间验方多为经验积累,缺乏严格药理验证,重症(如严重肾炎、肝硬化腹水)需结合规范医疗,不可替代药物治疗;使用前最好结合体质辨证,避免利水伤正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书种田: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

青枫l

剑走偏锋的大明

郁雨竹

在恋综当老六?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

肉包打狗

影视: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

暴风后的大海

抗战:我有个军火库

唐风汉月

离婚后,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

叶梨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