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李涌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《九草仙踪:石斛的风霜与温情》(下卷),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,作者李涌辉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为了保护野生石斛资源,秦德明牵头成立了“石斛种植基地”,仿野生环境搭建钢架,让石斛附在人造岩石和榕树上生长。“不能光采不种,”他对社员们说,“咱得让后代也能见到‘悬崖攀壁’的奇观,吃到‘养胃生津’的仙草。”

基地里,竖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,上面印着黄健的《沁园春·石斛赞》,秦德明特意在“常饮用,可强根固本,益寿延年”下面画了波浪线。“强根固本,不光是说人,也是说咱合作社,说咱山里的根。”他常对参观者说,“这草教会我们,扎得深,才能长得稳。”

第九回 文化节里话仙踪,九草首仙美名扬

2010年,第一届“武陵山石斛文化节”在云雾寨举办。开幕式上,秦德明穿着爷爷传的采药服,背着竹篓,讲述了鹰愁涧寻药的故事,台下掌声雷动。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农、学者、企业家,围着展台品尝石斛食品,体验石斛护肤,听老中医讲“滋阴清热”的道理。

黄健先生也受邀来了。这位写下《沁园春·石斛赞》的词人,握着秦德明的手说:“我写‘几多风霜,慈善为怀’,就是想赞这样的坚守——你守着草,草也守着你,守着这方山水。”他当场挥毫,把词作写在宣纸上,送给合作社,说:“这词,该属于真正懂它的人。”

文化节上,最热闹的是“石斛仙子”评选——云雾寨的姑娘们穿着绣满石斛花的衣裳,讲述与石斛有关的温情故事。最终当选的是当年那个扎羊角辫的小花,如今她已是医学院的学生,她说:“我要把石斛的故事带到课本里,让更多人知道,草木有情,山河有恩。”

如今的武陵山,不再只有“鹰愁涧”的险峻,更有“石斛小镇”的繁华:加工厂的机器轰鸣,电商直播间里主播们热情地介绍产品,研学团队在种植基地里记录石斛的生长,老人们坐在古榕下,看着孩子们围着石斛花追逐打闹,嘴里哼着新编的山歌:“还魂草,九草仙,风霜里长,云雾里甜,养了咱的身,暖了咱的年……”

第十回 仙草长青泽后世,风霜过后是春天

秦德明的头发也开始花白,但他依旧每天去基地转一圈,像爷爷当年巡视崖壁一样。他把合作社交给了小花和一群年轻大学生,只在旁边看着,提醒他们:“别忘本,石斛的根在石缝里,咱的根在山里。”

年轻人们没让他失望。他们用区块链技术追溯石斛的生长过程,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这株草长在哪个崖壁、由谁采摘;他们开通了“云端认养”,城里人可以认养一株石斛,定期收到它的生长照片和鲜品;他们还在抖音上开了账号,直播石斛开花、炮制的过程,粉丝数突破了百万。

有位认养了崖生石斛的老人,特意从城里赶来,在秦德明的陪同下,攀上鹰愁涧。看着自己认养的那株石斛在风中摇曳,老人激动地说:“我患糖尿病多年,靠石斛稳住了病情,今天才算见着它的真面目——在这么险的地方都能活,咱这点病算啥?”

秦德明望着崖壁上层层叠叠的石斛,忽然想起爷爷说的“几多风霜”。是啊,这草经历了风雪、虫灾、贫瘠,却总能抽出新芽;这山里人经历了闭塞、贫困、病痛,却靠着这草,活出了新的希望。所谓“慈善为怀”,不就是这草对苍生的馈赠,这人间对草木的温情吗?

夕阳西下,金色的阳光洒满武陵山,崖壁上的石斛泛着光晕,像无数支绿色的火炬。秦德明站在山巅,望着连绵的云山,仿佛听见黄健的词在风中回荡:“常饮用,可强根固本,益寿延年。”

他知道,这“益寿延年”,不止是身体的康健,更是山河的长青,人心的温暖,是草木与人间的约定——你守护我扎根的土,我滋养你生长的路,风霜过后,永远是春天。

(全文完)

注:下卷以石斛的药用价值、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为脉络,通过“药宗溯源”“神话演绎”“合作社壮大”“文化节举办”等情节,深化“通经活络”“补气血”“养胃生津”的功效,展现“药宗奇迹”“媚娘神话”的历史与现代呼应。详细刻画产业链从初级加工到品牌化、数字化的升级,以及“润泽苍生”的公益实践,凸显“九草首仙”从“草药”到“文化符号”的蜕变。融入历史文献、现代科技、青年传承等元素,让词作中的“强根固本,益寿延年”不仅指药效,更象征生态保护、产业可持续与文化生命力。以“最大篇幅”铺陈从个人坚守到群体共荣的完整历程,从实验室的科学验证到直播间的大众传播,从古寺石碑的记载到文化节的热闹,让石斛的“风霜”与“温情”在时光中永恒流淌,完成从“自然馈赠”到“人文瑰宝”的叙事升华,呼应“融自然景观与人文关怀”的核心,让每一个细节都浸润着对草木、对山河、对人间的深情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书种田: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

青枫l

剑走偏锋的大明

郁雨竹

在恋综当老六?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

肉包打狗

影视: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

暴风后的大海

抗战:我有个军火库

唐风汉月

离婚后,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

叶梨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