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李涌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《金钗诗魂:悬壁崖下的仙草传奇》(下卷),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,作者李涌辉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六回 诗碑沐雨历劫波,乱世孤草守丹心

光绪二十六年,庚子之变的烽火虽未直接烧到悬壁崖,却像一场遥远的惊雷,震得山民人心惶惶。守崖村的年轻人大多逃难去了,只剩下秦念和几位老人,守着空荡荡的村子,守着那方被风雨侵蚀的诗碑。

那年冬天,一群溃兵窜到悬壁崖,见诗碑是块厚实的青石,竟想撬下来当行军锅的底座。秦念抱着冰冷的石碑,死死不肯松手,手背被溃兵的枪托砸得青紫,嘴里却一遍遍喊:“这是沈先生的诗!是石斛的魂!要砸就先砸死我!”

溃兵的头领见他满脸血污却眼神如炬,忽然冷笑一声:“一块破石头,还当宝贝?”说罢一脚踹在石栏上,石屑飞溅,却没撼动诗碑分毫。或许是秦念的执着震慑了他们,或许是崖间突然刮起的狂风卷着碎石,打得人睁不开眼,溃兵们骂骂咧咧地走了,只在碑身上留下几道深深的凿痕,像给这首诗刻下了一道屈辱的印记。

秦念跪在碑前,用冻裂的手抚摸着凿痕,眼泪混着血水滴在石碑上。他想起爷爷老秦说过的话:“石硬,诗更硬;草韧,心更韧。”当晚,他取来稻草和黄泥,小心翼翼地糊在凿痕上,又在碑顶搭了个茅草棚,像给老人戴了顶遮雨的帽。

转过年来,悬壁崖爆发了“瘴气病”,村民们上吐下泻,浑身乏力。秦念想起爷爷用石斛治病的法子,背着竹篓冒险爬上湿滑的崖壁,采回足够的石斛,又按《滇南本草》的记载,配伍了苍术、白芷,煮成大锅药汤,挨家挨户送去。

药汤煮得浓酽,琥珀色的汤里浮着石斛的碎茎,散发着清苦的草木香。喝了药的村民,三天后便有好转,连最严重的老阿婆,也能扶着墙走路了。她拉着秦念的手说:“娃啊,这草是救苦救难的菩萨,诗碑是护着咱的神啊。”

秦念望着崖上的石斛,它们在瘴气弥漫的崖壁上依旧翠绿,仿佛在说:“只要根还在,就有希望。”他在诗碑旁种了一圈石斛幼苗,用石头围起来,说:“你们守着诗,我守着你们。”

第七回 兵燹过后草木苏,诗魂重聚石泉幽

抗战爆发那年,悬壁崖成了游击队的秘密据点。队员们常在诗碑旁的崖洞开会,潮湿的洞壁上,有人用木炭抄录了《七律·咏石斛》,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股不屈的劲儿。

队长姓赵,是位读过书的热血青年,每次开会前,都要对着诗碑默诵一遍“不与凡花争沃土,偏从险处觅仙俦”,说:“这诗里写的,不就是咱游击队吗?”

有次赵队长负了重伤,子弹穿透了肩胛骨,高烧不退,昏迷中总喊“水……水……”。卫生员的药用完了,秦念揣着几节晒干的石斛,摸黑钻进崖洞,用军用水壶煮了药汤。褐色的药汁喂进赵队长嘴里,没过多久,他竟睁开了眼,喃喃道:“这水……带着甜味……”

“是崖上的石斛,”秦念低声说,“先生的诗里说,它有‘回春力’。”

赵队长望着洞壁上的诗,忽然笑了:“‘入药成诗万古讴’,这草不仅能治病,还能提神啊。”

伤好后,赵队长带着队员们在诗碑旁种了片石斛,说:“等抗战胜利了,咱们就来这儿办个学堂,教孩子们读诗,认草。”可他没能等到那天——次年春天,在一次突围中,为了掩护队员,赵队长牺牲在悬壁崖下,鲜血染红了那片刚发芽的石斛幼苗。

秦念把赵队长的枪埋在诗碑旁,上面盖了层腐叶,种上一株最壮的石斛。他说:“队长,你看,草在长,诗也在长。”

第八回 新朝初立焕生机,诗碑重光引客来

1952年的春天,县里的文教科来人了。他们站在诗碑前,看着被风雨侵蚀的碑文,又听秦念讲了石斛与诗的故事,激动地说:“这是活的文化遗产啊!”

专家们用糯米浆混合石灰,一点点修补碑上的凿痕,又给诗碑加了个青瓦顶的保护亭。揭幕那天,秦念带着村里的孩子们,捧着新采的石斛花,放在碑前。孩子们齐声朗诵《七律·咏石斛》,声音清脆,像石泉眼的水滴落在玉盘上。

“爷爷,沈先生是谁啊?”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问。

秦念指着崖上的石斛:“是个懂草、懂诗的先生。他写的诗,就像这草一样,能让人站直了腰。”

同年秋天,省药材公司的人来了。他们采集了悬壁崖的石斛样本,带回实验室分析,发现其多糖含量比普通石斛高出三成。“难怪药效这么好!”研究员们惊叹道,在报告里引用了沈砚之的诗句:“千年自有回春力”,说这是“古人对石斛药用价值的精准预判”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书种田: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

青枫l

剑走偏锋的大明

郁雨竹

在恋综当老六?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

肉包打狗

影视: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

暴风后的大海

抗战:我有个军火库

唐风汉月

离婚后,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

叶梨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