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李涌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《林兰千年润:草木有灵,岁月留痕》(上卷),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,作者李涌辉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这一时期的方士们,也对林兰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他们相信林兰“得自然之精”,将其纳入炼丹的配方,认为用它炼制的丹药,能“轻身延年”。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记载:“以林兰汁和丹砂,炼之百日,服之,可避谷,延年益寿。”虽然炼丹求仙的说法虚无缥缈,但方士们对林兰“长寿”特性的关注,为后来“千年润”的俗称埋下了伏笔。

林兰在魏晋时期的形象,是多元的:它是医家的良药,是文人的雅伴,是方士的仙药。它的“兰香”被赋予了高洁的象征,它的“润养”被寄托了长生的向往,从自然草木到文化符号的转变,在这个时代悄然加速。

第四回 唐宋诗咏千年韵,初闻“润”字见生机

唐代的医药学进一步发展,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,对林兰的记载更为详尽:“林兰,生江南山谷石上者佳,其茎紫褐,节如竹,叶狭长,花淡紫,香似兰。凡用,去根,酒浸一宿,曝干用。主风痹,脚弱,补肾气,强筋骨。”他还收录了多个以林兰为主药的方剂,如“林兰酒”(治风湿痹痛)、“林兰膏”(治皮肤燥裂),将其“润养”的功效拓展到更多领域。

唐诗中,林兰的身影愈发清晰。李白在《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》中写道:“茗生此中石,玉泉流不歇。根柯洒芳津,采服润肌骨。”虽未明写林兰,但诗中“生石上”“润肌骨”的描述,与林兰的特性高度契合,有学者认为,这或许是李白借茶喻兰,赞其润养之效。

杜甫则在《寄韦有夏郎中》中直接提及:“林兰出幽谷,香气满山川。采之赠远客,聊以慰离颜。”诗中的林兰,既是赠友的佳品,也暗含着“君子之交,如兰之香”的寓意,其文化象征意义已超越了药用本身。

到了宋代,“千年润”的俗称开始出现。苏轼在《格物粗谈》中记载:“南方有草,附石而生,经岁不枯,名千年润,即《本经》之林兰也。”他还在《游博罗香积寺》诗中写道:“石上生兰草,千年润不凋。香随清露滴,韵逐晚风飘。”这是“千年润”之名首次出现在文人作品中,苏轼不仅点出了它“经岁不枯”的特性,还以“香随清露”呼应了“林兰”的香气,完成了两个名称的自然衔接。

宋代的医家对“千年润”的耐旱特性做了更细致的观察。寇宗奭在《本草衍义》中说:“林兰,今所谓千年润者是也。生于石上,虽甚旱,未尝槁,其性喜阴湿,而能抗燥,故得名。”他还发现,千年润的茎节间有“黏汁如胶”,正是这胶质,让它能在干旱时保持水分,“润而不枯”。这一发现,为“千年润”的“润”字,找到了科学的注脚。

从唐代的“润肌骨”,到宋代的“千年润不凋”,林兰的形象中,“润”的特质越来越突出。它不再仅仅是“兰香清雅”的象征,更成了“坚韧不拔、生生不息”的代言——它能在石缝中扎根,能在旱季中存活,它的“润”,不是柔弱的滋养,而是历经磨砺后的生命力。

第五回 本草纲目定其名,千年润载长生愿

明代李时珍编撰《本草纲目》时,对林兰(千年润)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。他亲自到湖广、江西等地的山林考察,采集标本,向药农请教,最终在书中为这株草写下了详尽的条目:

“石斛,一名林兰,一名千年润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。其茎状如金钗,故俗称金钗石斛。生石上者良,其色紫黑,节间有膜,折之有胶丝。性味甘、微寒,入胃、肾经。能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主治热病津伤,口干烦渴,胃阴不足,食少干呕,病后虚热不退,阴虚火旺,骨蒸劳热,目暗不明,筋骨痿软。

“其性坚韧,经年不死,故俗称千年润。濒湖曰:‘余见山中林兰,历岁旱而不枯,茎节间胶质愈厚,盖得石之精,能储水液,故能润而不槁。’”

李时珍的记载,第一次系统地将“林兰”“千年润”“石斛”三个名称统一,并阐明了它们的由来:“林兰”因其生山林、香若兰;“千年润”因其耐旱长寿;“石斛”则因其形态如斛(古代容器)。更重要的是,他将民间“千年润”的俗称与“长生”的文化心理联系起来,指出“世人爱其‘千年’之名,实乃慕其长寿之性,寄长生之愿也”。

在《本草纲目》的影响下,“千年润”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,甚至衍生出许多神话传说。湖广一带的百姓说,千年润是南极仙翁的胡须所化,谁能找到生长千年的林兰,便能延年益寿;江西的药农则讲,月圆之夜,千年润会发出淡淡的金光,那是它在吸收月华,修炼成精。这些传说,虽荒诞不经,却真实反映了人们对“千年润”所象征的“长生”的向往。

此时的林兰(千年润),已彻底完成了从自然植物到文化符号的蜕变。它是医学典籍中的良药,承载着治病救人的实用价值;它是文人诗文中的雅品,寄托着高洁坚韧的精神追求;它是民间传说中的仙物,凝聚着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。从神农氏的“兰香谷”到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它走过了数千年,带着山林的清润,带着岁月的痕迹,成为中国人探索生命奥秘的见证,也成为自然馈赠与人文精神交织的璀璨结晶。

(上卷终,下卷待续)

注:上卷通过神农识草、汉唐药用、魏晋寄情、唐宋咏叹、李时珍定名等情节,展现金斛从“林兰”到“千年润”的名称演变及其文化内涵的形成。融入《神农本草经》《本草纲目》等典籍记载,结合文人诗词、民间传说、医学实践,突出其“兰香清雅”“耐旱长寿”“润养长生”的核心特质,为下卷“千年润在后世的文化影响与现代传承”铺垫。细节上强调名称与特性、实用与象征的统一,构建“自然—医学—文学—宗教”的多维文化视角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书种田: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

青枫l

剑走偏锋的大明

郁雨竹

在恋综当老六?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

肉包打狗

影视: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

暴风后的大海

抗战:我有个军火库

唐风汉月

离婚后,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

叶梨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