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李涌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《东渡求仙录:紫楹仙草长生缘》下卷,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,作者李涌辉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八回 薪火相传越千年,仙草终入帝王典

数十年后,《海药经》残卷传入西汉,淳于意的弟子在《诊籍》中记:“胶东王病消渴,用‘铁皮石斛配知母’方,效如徐福所记。”汉武帝时,派使者入海寻瀛洲,虽未得紫楹仙姝,却从澶洲带回铁皮石斛种苗,植于上林苑,太医用其治“上焦火盛”之证:武帝宠妃李夫人患“咽喉肿痛”,声嘶难言,用铁皮石斛与金银花同煎,三日后声出如初。

至东汉,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引《海药经》:“石斛(即紫楹仙姝、铁皮石斛)主伤中,除痹,下气,补五脏虚劳羸瘦,强阴。”并创“石斛夜光丸”,治“肝肾阴虚”之目盲,流传至今。

唐代,苏敬编撰《新修本草》,收录“金钗石斛”“铁皮石斛”,注曰:“其源出瀛洲,徐福东渡得之,今吴越、岭南石崖多有种植。春采茎,夏采叶,秋采花,冬采根,各依时用。”此时,紫楹仙姝的后代已遍布中国南方,因茎形似钗,被民间称为“金钗石斛”,而“铁皮石斛”则成为入药正品。

明清时,《本草纲目》《本草从新》皆沿徐福之说,详述石斛的“滋阴”功效。乾隆帝晚年常服“石斛汤”,叹曰:“朕年八十,尚能临朝,皆此草之功!”而瀛洲的“仙草庐”虽已湮没于海浪,石壁上的“四季炮制法”却通过《海药经》的残卷,融入中医的传承——从徐福的竹简到帝王的药典,一株仙草的故事,终成华夏医药史上的璀璨篇章。

结语

紫楹仙姝的传说,始于始皇帝对长生的执念,终于千万患者对健康的渴求。徐福东渡虽未带回“不死药”,却以《海药经》记录了草木与生命的对话: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是草木顺应天地;四气五味,七情配伍,是医者顺应草木;滋阴润燥,调和阴阳,是人类顺应自然。所谓“长生”,从来不是逆天而行,而是与天地共生——这或许,正是徐福留给后世最珍贵的“仙药”。

赞诗

瀛洲仙草自天成,

徐福东渡识其精。

四季采收循古法,

七情配伍见仁心。

简传海内医民疾,

典入皇家济圣明。

莫道长生无处觅,

一茎石斛映丹青。

尾章

如今,铁皮石斛、金钗石斛已成为《中国药典》中的常用药,其“滋阴清热、益胃生津”的功效,仍在护佑众生。每当药农在石崖上采摘石斛,或医者在处方中写下“石斛三钱”时,总会想起两千多年前那个驾船东渡的方士——他用一场跨越沧海的实践,告诉我们:最好的“长生之道”,不在仙草,而在顺应天地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。而那株曾被称为“紫楹仙姝”的仙草,早已化作中医药典里的一行字、医者指尖的一味药、患者唇边的一口甘凉,在岁月里生生不息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书种田: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

青枫l

剑走偏锋的大明

郁雨竹

在恋综当老六?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

肉包打狗

影视: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

暴风后的大海

抗战:我有个军火库

唐风汉月

离婚后,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

叶梨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