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李涌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《上党参缘:仙圃遗种记》 第二卷 夏长·火德炎蒸 参气充盈,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,作者李涌辉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大暑时节,阿云再访参田,见参苗已长出红色气根,气根上凝着露珠,露珠内显映着人体膻中穴的影像。童子立于苗旁,周身赤气与参苗共鸣,阿云竟看见两人的心经连为一体,参苗的气根与童子的经络形成天地网络。“此乃‘火性炎上’,”童子指参苗气根,“参气通心,可壮胸中之阳,此为‘气能生津,津能化气’之理。”

此时,天空降下赤雨,参苗的叶片自动转向,吸收赤雨,气根则吸纳黄云,正是“火生土”的显象。阿云见自己的心脾二经同时发热,顿悟五运六气中“火生土”的道理——参苗借心火而温脾土,恰如人体“后天之本”赖“先天之火”滋养。

童子摘下参叶置于阿云膻中穴,阿云顿觉眼前浮现出六气循环图——暑(火)、湿(土)、燥(金)、寒(水)、风(木)、热(火),而参苗的生长节律,竟与六气的更替完全同步。“参苗应夏火而长,感暑气而荣,”童子的声音在气中回荡,“此草通五运六气,故能调人体之偏,除暑热而不伤津。”

第六回 五行相生参中藏 性味归经显真机

立秋前夜,参苗突然发出万道赤芒,芒中显映出“火生土”的天道循环。阿云见参苗的赤芒化作黄气,与自己的脾经共鸣,顿觉脾土如釜,心火如薪,釜底添薪而水谷腐熟。童子以玉杵轻敲参根,根中渗出金液,液中显映着“苦入心、甘入脾、辛入肺”的五味图。

“参叶味苦入心,性温助阳;参根味甘入脾,性温益气,”童子取金液滴入阿云口中,“其气轻清走表,可散暑热;其味厚浊走里,能补脾气。此乃五行相生之妙——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周而复始。”阿云觉金液入喉后,沿任脉下行至丹田,化作气血布散全身,心脾两脏皆感充盛。

更妙的是参的归经——阿云以指尖触参叶,觉赤气沿心经上行;触参根,则感黄气走脾经。童子笑道:“参叶走表入心,参根走里入脾,参茎走中入三焦,此乃‘药物归经’之秘,恰合《医学启源》所言‘人参甘温,能补肺中之气,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’,而夏参独重心火脾土,应夏长之性。”

第七回 参气化仙通太虚 火土交响传千古

处暑日正午,参苗突然爆裂,从中飞出赤衣童子的虚影,虚影与阿云融为一体。阿云顿觉身泛赤光,腾空而起,见自己的身体与参苗、大火星连成一线,心经的赤气化作火网,笼罩天地。童子的声音在虚空中响起:“食此参气,可通火土之秘,今汝已悟气津互化,可随我游太虚。”

阿云回望上党山,见参苗的气根在土中摆出“火土交响”四字,而自己的掌纹已化作参叶的火纹。他随童子飞入云端,脚下的上党山竟浮现出巨大的心经图,图中参苗的位置正是人体膻中穴。从此,上党人参“食之通神”的传说便流传开来,而参气充养心脾、气津互化的药性,也被医家写入典籍,成为“夏养心火”的活教材。

第二卷 结语

夏长时节,上党人参以火德炎蒸之智,在骄阳中完成气津互化。阿云借参气悟透“夏养心火”的要诀——非独清热,更在温通;非独强心,更在健脾。此卷所述,虽为神话,却暗藏“火生土”的医道真机,为后世“夏病冬治”“心脾同治”等疗法埋下伏笔,更揭示了“气津互化”的生命本源。参气充盈,不仅是草木的盛长,更是天地赋予医者的启示:唯有顺应夏火充盛之性,方能成就气血流畅的生命节律。

赞诗

《夏参赤气歌》

上党夏深参气充,火德炎蒸赤纹重。

仙童细解火土秘,灵根暗合心宿彤。

七情和合调气血,五味归经焕神容。

食罢轻身游太虚,留得真机贯始终。

预告

夏长之后,当见秋收。金德肃降,上党人参在霜露中如何敛气?阿云在瑶圃又将发现此药何等妙用?且看下一卷《秋收·金德肃降 参精内敛》,道尽“秋养肺金”与药物归经之秘,细述五行中金生水、精血互化的天地大道,看参精如何借秋金之力,在霜露中演绎“金气收火”的医道真机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书种田: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

青枫l

剑走偏锋的大明

郁雨竹

在恋综当老六?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

肉包打狗

影视: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

暴风后的大海

抗战:我有个军火库

唐风汉月

离婚后,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

叶梨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