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党参缘:仙圃遗种记》第一卷 春生·木德肇启 参芽焕新
作者李涌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《上党参缘:仙圃遗种记》第一卷 春生·木德肇启 参芽焕新,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,作者李涌辉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谷雨时节,阿云再访参芽生长处,见参苗已长至尺许,茎秆分出五枝,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。童子立于苗旁,周身青气与参苗共鸣,阿云竟看见两人的肝经连为一体,参苗的根须与童子的经络形成天地网络。“此乃‘天人同构’,”童子指参苗根部,“参根如人,根须如络,天地之气通过参苗,可入人体脏腑。”
此时,天空降下五色雨,青雨入肝,赤雨入心,黄雨入脾,白雨入肺,黑雨入肾。参苗的叶片自动转向,吸收青雨,根须则吸纳黑雨,正是“水生木”的显象。阿云见自己的肝肾经同时发热,顿悟五运六气中“木赖水生”的道理——参苗借肾水而养肝木,恰如人体肝肾同源。
童子摘下一片参叶置于阿云眉心,阿云顿觉眼前浮现出六气循环图——风(木)、热(火)、湿(土)、燥(金)、寒(水)、暑(火),而参苗的生长节律,竟与六气的更替完全同步。“参苗应春风而发,感夏热而长,”童子的声音在气中回荡,“此草通五运六气,故能调人体之偏。”
第六回 五行相生参中藏 性味归经显真机
立夏前夜,参苗突然发出万道青芒,芒中显映出“木生火”的天道循环。阿云见参苗的青芒化作赤气,与自己的心经共鸣,顿觉心火如烛,通明畅快。童子以玉杵轻敲参茎,茎中渗出金液,液中显映着“酸入肝、苦入心、甘入脾、辛入肺、咸入肾”的五味图。
“参苗味酸收,可敛肝阴;微苦泄,能清心火,”童子取金液滴入阿云口中,“其气辛散,入肺经而疏肝;味甘缓,入脾经而培木。此乃五行相生之妙——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周而复始。”阿云觉金液入喉后,沿任脉下行至丹田,化作暖气布散全身,五脏六腑皆感调和。
更妙的是参苗的归经——阿云以指尖触参叶,觉青气沿肝经上行,而触参茎,则感赤气走心经。童子笑道:“参叶走表入肝,参茎走中入心,参根走里入肾,此乃‘药物归经’之秘,恰合《珍珠囊》所言‘人参入手太阴肺经、足太阴脾经’,而参芽独入肝经,应春木之性。”
第七回 参芽化仙入太虚 木德肇启传千古
芒种日正午,参苗突然爆裂,从中飞出青衣童子的虚影,虚影与阿云融为一体。阿云顿觉身轻如燕,腾空而起,见自己的身体与参苗、岁星连成一线,肝经的青气化作藤蔓,缠绕天地。童子的声音在虚空中响起:“食此参芽,可通木德之秘,今汝已悟天人合一,可随我归瑶圃。”
阿云回望上党山,见参苗的根须在土中摆出“悬壶济世”四字,而自己的掌纹已化作参芽的青藤纹路。他随童子飞入云端,脚下的上党山竟浮现出巨大的肝经图,图中参苗的位置正是人体太冲穴。从此,上党人参“食之羽化”的传说便流传开来,而参芽入肝、调畅气机的药性,也被医家写入典籍,成为“春养肝木”的活教材。
第一卷 结语
春生时节,上党人参以木德肇启之智,在春雷中完成元气布散。阿云借参芽悟透“春养肝木”的要诀——非独疏肝,更在升发;非独理气,更在和血。此卷所述,虽为神话,却暗藏“木生火”的医道真机,为后世“疏肝解郁”“春季养生”等疗法埋下伏笔,更揭示了“天人同构”的生命本源。参芽焕新,不仅是草木的萌发,更是天地赋予医者的启示:唯有顺应春木升发之性,方能成就生机盎然的生命节律。
赞诗
《春参焕新歌》
上党春深参芽萌,乙木疏泄贯肝经。
仙童细述瑶圃种,灵根暗合岁星明。
七情和合调木气,五味归经焕新生。
食罢轻身入太虚,留得真机济苍生。
预告
春生之后,当见夏长。火德炎蒸,上党人参在骄阳中如何布气?阿云在瑶圃又将发现此药何等妙用?且看下一卷《夏长·火德炎蒸 参气充盈》,道尽“夏养心火”与药物温通之秘,细述五行中火生土、气津互化的天地大道,看参气如何借夏火之力,在炎阳中演绎“火土交响”的医道真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