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汉天子诏令:大将军刘备建国号楚,
天命不在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0章 汉天子诏令:大将军刘备建国号楚,,岳父关羽,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,天命不在身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两人一带头,糜竺,简雍,赵云,黄忠,鲁肃,顾雍等京官们,迅速跟进上表。</p>
紧接着,关羽,张飞两位分都荆扬军事的大将,立刻也上表天子。</p>
随后荆州扬州交州,三州的刺史郡守们,亦随之上表。</p>
一时间,江南半壁,无数道上表,如雪片般送往了应天,皆奏请天子,加封大将军刘备为国公。</p>
天子年幼,诏令自然是出自于太后伏氏之手。</p>
伏太后遂顺应文武百官所请,以天子名义下诏,加封刘备为国公。</p>
不出所料,刘备毫不犹豫的辞拒了天子策封。</p>
两天后,萧和带着百官的委任,入大将军府来劝说刘备奉诏。</p>
“伯温啊,朝野的那些上表,都是你和孔明,还有云长他们搞出来的吧?”</p>
一见面,萧和汤茶还未喝一口,刘备便苦笑着问道。</p>
“这个嘛…”</p>
萧和认也不是,不认也不是,只得低头呷起了汤茶。</p>
“吾知你们是一番好意,可你们有没有想过,今曹操僭越称公,吾若也建国封公,岂非为天下人议论,说我刘备欲仿效曹操谋朝篡位?”</p>
“今吾迎奉天子,总揽百官朝政,吾若奉诏进位为公,世人必会认为是我逼迫天子下诏,封为我公!”</p>
“天下悠悠之口,我刘备岂能不顾?”</p>
“你们的这一番好意,却将备置于了炉火上烤啊!”</p>
刘备也是推心置腹,掏心掏肺的与萧和道出了心中顾虑。</p>
萧和轻叹一声,放下了茶碗。</p>
“大将军行事每每与曹操相反,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,大将军乃是奉天子以讨不大臣。”</p>
“大将军不欲效仿曹操,不愿给世人落下一个挟君的口实,这和等都明白大将军的苦衷。”</p>
萧和话锋一转,接着说道:</p>
“可大将军有没有想过,曹操所以建国封公,正是为名正言顺给北方豪杰封官许爵,将天下汉臣都转变成他的魏臣。”</p>
“曹操是在以子孙世代公侯为饵,将整个北方的才俊猛士,跟他曹魏兴衰存亡,牢牢的绑在一起,好让这些豪杰为他曹氏赴汤蹈火。”</p>
“大将军若不能进位称公,若不能许麾下豪杰一个同样的前程,岂非寒了这些誓死追随大将军的豪杰之心,又如何与曹操争夺人心?”</p>
萧和声色肃厉的一番分析,说的已经再明白不过。</p>
大家伙跟着你,固然是为匡扶汉室的理想。</p>
可理想这玩意儿不能当饭吃,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关羽张飞,大家追随你老刘,多数还是因为有个封侯拜爵,门荫子孙的盼头。</p>
你死不肯建国称帝,谁能猜到你是什么意思?</p>
大家或许会猜想,你刘备真就只想匡扶汉室,将来江山一统之后,真就把大权归还天子,自己拍拍屁股养老去了。</p>
那我们这些追随你打江山的老部下怎么办?</p>
一朝天子一朝臣,天子重新掌权之后,不承认你给我们请来的那些官爵怎么办?</p>
天子为稳固权力,对我们这些人发动清洗怎么办?</p>
一旦有了这样的猜测,人心自然就开始不安,人心不安,又焉能全力以赴为你赴汤蹈火,讨逆杀贼?</p>
若真如此,你何以匡扶汉室?</p>
刘备陷入了沉默。</p>
其实到了今天这般权位,萧和所说的这些道理,他又岂会不知。</p>
凭心而论,到了今天这般手握三州之地,雄霸江南半壁的地步,若说他对那个位子没有半点动心,那真就是虚伪了。</p>
刘备犹豫了。</p>
也仅仅只是犹豫,离思想转变,下定决心,还差一剂猛药。</p>
萧和眼珠转了一转,遂道:</p>
“大将军,和先前曾推演过,倘若大将军不能顺应天意进位为公,极有可能输掉了与曹操的人心之争。”</p>
“这匡扶汉室的伟业,也有功亏一篑的可能,大汉江山更有被曹操窃取的危险。”</p>
“大将军,此事关乎到兴复汉室的大业,还请大将军务必要以大局为重,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呀。”</p>
萧和一脸意味深长,在刘备面前故弄起了玄虚。</p>
你老刘此前不是一直猜测,我是师从于世外仙人,有能掐会算,未卜先知的神仙手段么。</p>
反正我也没有否认过,那我就利用你们给我立的这个人设,“故弄玄虚”忽悠你老刘一回。</p>
果然。</p>
听得萧和这番推算,刘备身形一凛,原本犹豫的眼神,立时为紧张取代。</p>
“伯温师从世外仙人,有未卜先知之能,从预言刘景升惊惧而亡起,就未曾失算过一回。”</p>
“如他所言,若我辞拒进位为功,难不成真会令匡扶汉室的大业功亏一篑?”</p>
“若如此,我刘备岂非成了大汉的罪人?”</p>
刘备思绪澎湃,眼中犹豫一点点在瓦解。</p>
终于。</p>
权衡良久后,当刘备深吸一口气,抬头再看向萧和时,神情已然决毅如铁。</p>
“倘若我刘备,因个人荣辱,误了兴复汉室的大业,备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!”</p>
“好,我答应你们,我奉诏进位为公便是!”</p>
萧和如释重负,长松了一口气。</p>
老刘终于被说服,最后的障碍就此搬除。</p>
接下来,只剩下一件事,那就是老刘的封号。</p>
选择不多,无非是吴楚二号而已。</p>
应天为京师,天子又身在吴地,自然不能以吴为国号。</p>
何况老刘起家于荆州,根基班底多以荆州人为主,国号若是选吴也不合适。</p>
那么就只剩下一个选择——楚。</p>
于是天子刘熙二次下诏,诏令刘备建国号为楚公国,以南阳,南郡,江夏,长沙,豫章五郡为楚公国疆土,定都襄阳。</p>
时年春末,刘备正式进位楚公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