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续4 雁门风劲马蹄疾
清风辰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十七章续4 雁门风劲马蹄疾,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,清风辰辰,久久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三、烽火台上的炊烟</p>
第七日清晨,匈奴的先锋果然出现在雁门关下。左贤王骑着白马立在阵前,战袍上的金丝在阳光下闪得刺眼,身后的骑兵列成黑压压的方阵,气势骇人。</p>
“开城门!”毛草灵披了件蒙毅的旧铠甲,站在城楼最高处,“让他们看看咱们的炊烟!”</p>
守城士兵不明所以,却还是照做了。一时间,雁门关的烽火台上升起数十道炊烟,不是报警的狼烟,而是带着饭菜香气的白烟——那是毛草灵让人做的羊肉汤,用大锅在烽火台上熬着,香气顺着风飘到敌阵前。</p>
左贤王的骑兵果然骚动起来。他们已经断粮三日,闻着这香气,不少人勒不住马,阵型渐渐散乱。</p>
“左贤王!”毛草灵的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下去——这是她用耶律洪送的西洋镜改造的,“我知道你缺粮,可雁门关的粮草够吃三年!你若退兵,我送你三千石粮食,从此井水不犯河水;你若强攻,就等着尸横遍野吧!”</p>
左贤王在阵前冷笑,却迟迟没下令进攻。他知道雁门关易守难攻,更怕粮草不济的消息传开,军心大乱。</p>
就在这时,蒙毅带着一支骑兵从侧门冲出,不是去厮杀,而是往敌阵前扔麻袋——里面装的是刚烤好的饼子,还冒着热气。匈奴骑兵见状,不少人翻身下马去抢,阵型彻底乱了。</p>
“放箭!”左贤王勃然大怒,却发现自己的士兵只顾着抢饼子,根本不听指挥。</p>
毛草灵在城楼上看得清楚,对蒙毅道:“时机到了!”</p>
蒙毅点头,举起令旗。早已埋伏在两侧山谷的弓箭手同时放箭,不是射人,而是射马。匈奴骑兵的战马受惊,驮着人往回狂奔,冲得自家阵型七零八落。</p>
左贤王见势不妙,调转马头就跑。剩下的匈奴兵没了主帅,要么投降,要么四散奔逃。一场眼看要血流成河的战事,竟被几锅羊肉汤和一堆饼子化解了。</p>
傍晚庆功时,蒙毅捧着酒坛给毛草灵敬酒:“娘娘这招‘炊烟计’,比十万雄兵还管用!”</p>
毛草灵笑着摇头,看向烽火台上还在飘的炊烟:“不是炊烟厉害,是人心。谁不想安稳过日子呢?”她想起在青楼时,老妈子总说“饿肚子的人才会拼命”,如今想来,真是至理名言。</p>
夜里,她坐在灯下给耶律洪写信,说雁门关的战事已平,说蒙将军是忠勇之士,说这里的星空比京城的亮。写到最后,突然想起淑妃的银簪,便添了句:“有些仇恨,其实是没燃尽的希望。”</p>
窗外的胡笳声又起,却不再苍凉,反倒带着几分温柔。毛草灵将信折好,塞进竹筒,仿佛看见耶律洪收到信时,定会笑着骂她“胡闹”,眼里却藏不住骄傲。</p>
四、归途的花开</p>
回程时,蒙长风执意要送。队伍行至野狼谷,发现那些马匪的尸体已被掩埋,坟头竟插着野花——是附近的村民埋的,说“不管是谁,死了都该有个归宿”。</p>
毛草灵让队伍停下,亲自往每个坟头添了抔土。阿竹不解:“他们可是要杀您的人。”</p>
“可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、丈夫。”她望着谷外抽芽的柳树,“仇恨就像这山谷,越堵越窄,不如留点缝隙让春风进来。”</p>
行至云州地界时,竟遇到了相府的人。还是那个长子,捧着个锦盒跪在路边:“家父的灵位前,夜夜有白鸟栖息,想必是家妹在天之灵护着相府。听闻娘娘平安归来,特送上这个。”</p>
锦盒里是半块玉佩,正好能与淑妃留下的那块拼合,上面刻着完整的“忠”字。</p>
“告诉相府的人,”毛草灵将玉佩收好,“好好过日子,比什么都强。”</p>
队伍继续前行,路边的野花越开越多,红的、黄的、紫的,像撒了一路的星星。蒙长风突然指着前方:“那不是陛下的仪仗吗?”</p>
毛草灵抬头望去,果然见远处的官道上,明黄的伞盖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她勒住马,心跳突然快了起来。</p>
耶律洪早已下马等在路边,身上还穿着常服,见她过来,快步迎上前,伸手拂去她肩上的尘土:“瘦了。”</p>
“陛下怎么来了?”毛草灵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,想必是连夜赶来的。</p>
“怕某人又在外面闯祸。”耶律洪笑着牵起她的手,“药圃里的棉花长好了,就等你回来摘呢。”</p>
春风拂过,吹得路边的野花簌簌作响。毛草灵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,又摸了摸发间的银簪,突然觉得,那些曾经的暗箭、阴谋、仇恨,终究都化作了此刻的温暖。</p>
或许后宫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歇,朝堂的暗流也始终存在,但只要心里装着百姓,装着彼此,再难的路,也能走出花来。</p>
她抬头看向耶律洪,阳光正好落在他眼里,像盛着整个春天。属于她的传奇,还在继续,只是这一次,多了份并肩同行的温柔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